【红色故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从“长江”舰到中国舰艇制造工业的起步

来源:发布日期:2021-09-03

字号:      

图1.jpg

编者按: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上海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建党奠定了重要的阶级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产业工人勇当排头兵、先行者,为这座光荣的城市续写了新的光辉篇章。


        如今,红色基因更成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支撑。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下,个个都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者,人人争当党的历史故事的宣传员。我们将从船舶、航天、电力电信、石油石化等领域,全面展示上海产业工人的红色基因,从中汲取营养,转化成奋勇争先的不竭动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将在新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上海经信委微信公众号将陆续为您讲述这二十个红色故事,敬请关注。



从“长江”舰到中国舰艇制造工业的起步


        华东海军成立时,司令员张爱萍可以说是两手空空——拥有的设备数量少,质量也差。除军用舰艇外,还有从全国接收的一些民船及从香港购买的旧船。


        其中,“长江”舰的前身就是民国时期江南造船所自行建造的一艘性能先进的浅水炮舰“民权”。


        抗日战争中,“民权”舰曾在洞庭湖口防空作战中击落日本从“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在战争中几艘幸存下来的舰艇中,“民权”舰的吨位虽然不大,却已经是仅次于“永绩”舰排名第二的战斗舰艇了。


        1949年,国民党海军江防舰队少将司令叶裕和率领5艘军舰在重庆起义,“民权”舰身在其中,此后易名“长江”舰。


        1953年2月19日,毛主席在武汉登上“长江”舰视察长江中下游四省。毛主席对这艘有传奇经历的战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参观了全舰,仔细视察了舰上的武器装备,还饶有兴致地询问了官兵的伙食标准。主席在舰上为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船尚未行至南京,毛主席提出要在南京检阅海军战舰。华东海军立即抽调了“广州”号和“南昌”号护卫舰、“黄河”号登陆舰以及101号、104号鱼雷艇参加检阅。抽调的可以说都是人民海军的精锐,但4艘战舰的吨位加起来还顶不上清代的一艘巡洋舰。由此可见,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必不可少。


图2.jpg

图 | 1953年2月毛主席与“长江”舰海军官兵合影


图3.jpg

图 | 毛主席和“长江”舰官兵交谈


        几天中毛主席连续5次都写下同样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这种不同寻常的举动,体现了新中国缔造者对于海军建设的高度关注。


图4.jpg

图 | 1953年2月,毛主席乘坐江南造船建造的“长江”舰为人民海军题词


        要在短期内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仅靠自身的力量显然不够。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使得中国只能依靠苏联的援助,海军装备建设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朝鲜战争中,中国海军装备主要来自从苏联购买的舰船。1952年4月,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副司令员罗舜初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海军部商谈用贷款方式购买一批海军战斗舰艇及成套材料和设备。为了促使中苏两国之间海军装备购置等协议早日签订,毛主席先后两次给斯大林写信,还亲自给斯大林打电话。最终,苏方同意将部分舰艇及建造技术有偿转让给中国,在中国船厂进行装配建造。


        1953年6月4日,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供应海军装备及在军舰制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议》,史称“六四”协定。


        按照协定,苏联保证在1953—1955年内,交付中国各类舰艇、飞机、火炮以及各类配套设备器材等,各类成套造舰材料由中国船厂装制的舰艇49艘,苏联无偿转让制造舰艇技术图表和工作图表,以及生产水雷、安装火炮等技术文件,并派遣不少于150名专家来华,给予中国工厂以技术援助。


        协定还规定,供货价值的三分之一由中国方面交付现款,三分之二用苏联提供的贷款偿付。这笔海军经费,几乎用掉了苏联援助贷款的一半,对于当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中苏双方此后还签署了补充协议和议定书。实际上,中国共从苏联购得舰艇137艘(成品42艘,半成品95艘)。其中,共有5种型号的舰艇:6601护卫舰、6602木质鱼雷快艇、6603中型鱼雷潜艇、6604大型猎潜艇和6605基地扫雷舰,将在中国的6家船厂建造。


图5.jpg

图 | “长江”舰立体彩图


        围绕“六四”协定,船舶工业提出“军船第一”的发展方针,后又明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船舶工业将主要力量放在军用舰艇方面,主要是“转让制造”苏联6种型号的舰艇。为了建造这些舰艇,国家投资1亿元,改建和扩建了承担建造任务的6家船厂。


        苏联方面很快就把相关型号舰艇的首批材料和设备运抵中国,其中多数是成型材料、制成品和成套设备。


        11月,苏联政府组织了专门的技术援助委员会来华。先后共有288位专家,委员会及其下属专家组按工作性质和分级原则与相应的中方机构对口配合,从船舶工业管理局到各厂科室。在编制造船工业长远规划、选购配套机电设备、解答工艺技术难题、翻译校对图纸数据、选择各型舰艇试航基地,以及培训中方技术人员等多个方面,苏联专家给予了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六四”协定是船舶工业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它的执行,奠定了中国舰艇制造工业的基础。通过购置护卫舰、扫雷舰、鱼雷快艇、潜艇等型号的全部技术图纸数据和材料设备,我国能够自行装配舰艇,有效地培养锻炼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力量,为我国自行制造海军舰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后记


        今年2月19日,毛主席登上“长江”舰68周年的日子,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正式承接“长江”舰复造任务,要求6月20日前交付。


        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时间紧、要求严、标准高,江南造船怀着对“长江”舰、对人民海军、对领袖的热爱与情怀,斗志昂扬,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总指挥的项目团队,最终按期完成了海军下达的任务。


        从2.19签约到送抵海博码头,仅用116天,新的“长江”舰于6月15日正式入驻新海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