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栏目导航
上海工业信息 2020年第33期

来源:发布日期:2020-05-06

字号:      

国常会:听取支持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等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召开,听取支持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推出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精准有力及时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减免;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减免各类企业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上半年达6000亿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惠及8400多万职工;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1400多亿元,降低电价气价上半年为企业减负670亿元。实施降准释放1.75万亿元资金;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激励国有大型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贷款2.85万亿元;对11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或付息。加大对春耕生产、畜牧业发展等支持力度。上述举措的积极成效正在显现,复工复产正逐步达到正常水平,企业困难得到一定缓解,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

  会议强调,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各项政策,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稳定就业岗位,减轻疫情对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保障基本民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紧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准入障碍,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快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会议要求,要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一是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况,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延长免征增值税时间。更大力度帮助企业渡难关。二是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按程序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三是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其多渠道融资,并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


十一部门:五大举措稳定扩大汽车消费

 

  发改委等十一个部门近日印发《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调整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加快淘汰报废老旧柴油货车、畅通二手车流通交易、用好汽车消费金融等五方面措施。

  根据《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轻型汽车(总质量不超过3.5吨)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2020年7月1日前生产、进口的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2021年1月1日前允许在目前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销售和注册登记。未经批准,各地不得提前实施国家确定的汽车排放标准。

  通知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续至2022年底,并平缓2020年至2022年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加快补贴资金清算速度。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将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延续至2022年底。

  通知指出,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提前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柴油货车,中央财政统筹车辆购置税等现有资金渠道,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引导重点地区完成淘汰100万辆的目标任务。有关重点地区要尽快研究出台淘汰报废老旧柴油货车经济补偿措施。

  通知提出,优化车辆交易登记等制度,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扩大二手车出口业务,修订出台《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发挥汽车维修电子档案系统作用,支撑二手车交易,加快二手车流通,带动新车消费。加强二手车行业管理,规范二手车经销企业行为,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底,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减按销售额的0.5%征收增值税。

  通知强调,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工信部:《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印发

 

  工信部近日印发《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方案》明确,到2020年,覆盖“两个强国”重点领域的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初步建立,有力支撑集成电路、航空工业、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关键软件、区块链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取得新突破,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到2022年,技术先进、动态监测、预测科学、开放共享的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有效支撑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两个强国”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工作。

  《方案》提出三项主要任务:

  一是建设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以“两个强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基础,形成重点行业(领域)分类目录、企业目录。整合国家统计数据、行业统计数据、大型招聘平台数据、教育与就业数据等数据资源,贯通产业分类、职业分类、企业岗位(群)、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学科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人才培养发展重点环节,利用大数据获取、分析和挖掘等关键技术,建设运营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服务重点行业、领域和地方人才需求预测,通过向社会动态发布产业内职业岗位等需求信息,推动广大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合理预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助力高质量就业。

  二是编制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结合本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编写指南》(见附件)为总体框架,组织编制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分析产业链结构、产值规模等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从业人员数量、教育背景、职业岗位序列、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等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分析相关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毕业生规模、毕业生流入本产业比例等人才培养供给情况。预测未来人才需求数量、人才缺口数量,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构建人才紧缺度指标,科学编制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着眼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提出院校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紧缺人才培训和4水平评价等方面政策建议。

  三是加强成果运用。支持和鼓励通过举办行业峰会、人才发展论坛等方式,及时发布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等成果,强化成果运用。加强与教育、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对接,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发布产业内新职业,指导制定行业人才水平评价规范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标准,促进学科专业随产业需求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发展,研究开发紧缺人才培训和水平评价项目,推动人才引进重点方向和相关职业资格(水平)考试专业布局调整优化,举办各类紧缺人才技术技能竞赛,推动人才政策资源进一步向紧缺程度较高的行业和领域倾斜。

  

商务部:2020年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下降,但贸易逆差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缩小势头,结构有所改善。一季度服务进出口总额11523.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0.8%。其中,出口4442.8亿元,下降4.1%;进口7080.2亿元,下降14.5%。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一季度,我国服务出口和进口均有所下降,但服务出口降幅小于进口10.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缩小27.7%至2637.4亿元,同比减少1012.6亿元。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超过40%。一季度,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4669.3亿元,增长7.8%,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0.5%,比上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抗疫情冲击能力。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2624.2亿元,增长11%,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9.1%,提升8个百分点;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29.2%、23.9%和14.7%。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2045.1亿元,增长4.1%,占服务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8.9%,提升5.2个百分点;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分别增长38.4%和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