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栏目导航
上海工业信息 2020年第36期

来源:发布日期:2020-05-15

字号:      

八部委: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

 

  发改委等八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房屋租金减免和延期支付政策主要支持经营困难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优先帮扶受疫情影响严重、经营困难的餐饮、住宿、旅游、教育培训、家政、影院剧场、美容美发等行业。推动对承租国有房屋用于经营、出现困难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房屋租金。中央所属国有房屋出租的,执行房屋所在地的房屋租金支持政策。鼓励非国有房屋出租人考虑承租人实际困难,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减免或延期收取房屋租金。

  此外,《指导意见》提出,对实际减免房屋租金的出租人,引导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视需要年内给予基于房屋租金收入的优惠利率质押贷款支持。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实际减免房屋租金的出租人的生产经营性贷款,受疫情影响严重、年内到期还款困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视需要通过展期、续贷等方式,给予临时性还本付息安排。


工信部发布《2020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工信部近日发布《2020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出,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制定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所需的重点专项标准800项以上,在10个以上领域推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制定100项以上国际标准。

  《工作要点》明确,今年将重点开展七方面16项工作。分别是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标准化战略研究和统筹推进;严守技术底线,加快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产业升级,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先进团体标准有效供给;对标国际先进,打造标准化高水平开放新局面;推进信息公开,做好重大标准的宣传实施;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标准化管理和组织建设。

  在引导产业升级方面,《工作要点》指出,一方面要持续优化推荐性标准体系结构。按行业、分领域开展行业标准体系评估工作,以技术进步促进标准体系建设,着力增加重点和基础公益类标准的供给,提升现有标准技术水平,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优先支持重点技术和产品类标准,基础术语、试验方法、质量安全、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等基础公益类标准以及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标准的制定。组织做好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通过确认一批、修订一批、废止一批,将行业标准平均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逐步减少一般性产品类行业标准的规模。

  另一方面,要以专项方式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制定。聚焦5G网络与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战略性矿产资源、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增材制造、现代农机装备、环境保护装备、无人机、质量提升、新型显示、智能光伏、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智慧健康养老、高速宽带、网络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等重点领域,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系统梳理基础通用、关键技术、典型应用以及疫情防控相关的标准化需求,以专项方式成体系推进重点领域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促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此外,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工作要点》还指出,将引导社会团体紧跟全球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趋势,自主制定发布具有创新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填补标准空白,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扎实推进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引导企业、电商平台等执行先进团体标准,推动实现优质优价。


2020年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

 

  2020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2.3%。1—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3.31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1.6%,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8.8%,加工工业价格下降2.2%。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7%,衣着价格下降0.6%,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1.4%,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9.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6.6%,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7%;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6.8%,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1.4%。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28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7.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3.3%,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7%。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下降0.1%,衣着价格下降0.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7.4%,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2.9%,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2.2%,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0%。

  

《中国电气化发展报告2019》发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中国电气化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全视角呈现中国电气化发展情况,全面展示了我国电力企业为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作出的贡献,以电气化发展进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反映电气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比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主要电气化发展指标与电气化进程,分析了电气化发展趋势,预测了我国中长期电气化发展目标,提出了持续提升我国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行动建议。

  《报告》指出,“十二五”以来,中国电气化发展在清洁能源发电、输配电、电力安全供应、电力系统智能化、电力新业态、电能替代、节能节电、电力需求侧管理、现代电力营销、用电营商环境、电力普遍服务、电力市场化改革、低碳电力等主要领域成效显著。2018年,全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约46.4%,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5%,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平均供电可靠率、人均生活用电量、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等电气化发展典型特征指标趋势持续向好,中国电气化进程已经步入新的阶段并快速向前推进。以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为内涵的电气化发展有力推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助力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电气化进程总体处于电气化中期中级阶段,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电气化进程均已处于电气化中期高级阶段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但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全国分区域来看,华东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与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项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一次能源结构中发电用能占比更高,东南沿海地区的终端用能与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显著高于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预计到2035年,我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5-57%,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6-38%。届时,中国电气化进程总体将处于电气化中期高级阶段,特别是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报告》提出,将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凝聚各方关于电气化发展的共识,明确电气化发展作为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与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的重要路径。通过引导各类清洁发电能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智慧化水平,加大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电能替代和能效提升力度,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激发电气化发展新动能,缩小不同行业和区域间的电气化水平差距。预计到203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1.6万亿-12.1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8亿-41.7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71-75%,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6.9万亿-7.4万亿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1700-1900千瓦时/人,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累计下降30-38%。全国电气化发展更趋平衡、更加充分,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高,电气化进程将更加有力地促进能源电力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