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栏目导航
上海工业信息 2020年第37期

来源:发布日期:2020-05-19

字号:      

国务院公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

 

  国务院近日对外公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表,38项指标任务均已完成。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的目标,实际“成绩单”显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符合年度预期目标。

  报告提出,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落实结果显示,去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完成年度目标。

  减税降费方面,报告提出,2019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实际上,去年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

  民生方面,报告明确,2019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最终,去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9万公里、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较上年降低41%。

  生态环保方面,报告明确,2019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2%。落实结果显示,去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4%和3.5%,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3.2%和3.3%。

  38项指标任务还包括中央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等,这些任务均已完成。


四部门: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启动

 

  发改委、国资委、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依托企业和高校两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释放一批就业岗位、提供一批创业就业导师、发布一批创新创业需求、对接一批优秀创业项目、打造一批创业就业服务品牌、组织一批成果展示等“六个一批”重点任务为抓手,搭建协作平台,加强资源对接,提升服务水平,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营造更好环境。专项行动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发挥企业基地创新生态优势,挖掘就业岗位潜力。央企类双创示范基地共13家,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航天科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13家央企示范基地带动作用,释放一批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此基础上,部署央企示范基地引导下属单位及创业生态上下游企业充分释放岗位需求,以招募创业合伙人、员工招聘、提供实习和见习岗位等多种形式,多渠道为高校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后续,专项行动实施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至其他企业示范基地和中央企业。

  二是挖掘利用央企人才资源,加强对毕业生创业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就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经验,“校企行”专项行动要求各企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人才优势,推出一批管理和技术骨干,兼职担任大学毕业生、创业团队创业就业导师,为毕业生团队创业、学生就业提供精准指导,帮助创业团队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发展计划,对接行业资源,助力优质创业项目落地见效。同时,组织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获奖选手、各类创业培训机构优秀讲师,担当就业创业导师,向高校毕业生提供指导服务。

  三是强化创新资源供需对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效果提升。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9家高校示范基地,遴选一批有市场前景和创业意愿的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向企业示范基地集中发布,并由企业示范基地择优支持对接孵化,纳入自身产业创新生态。同时,组织企业示范基地向高校发布技术创新需求榜单、技术创新需求命题,由高校示范基地创业团队采取“揭榜”方式承担技术创新任务。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比、项目对接路演等多种方式,促使高校创新创业成果与企业供应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既为央企输入新的创新创业血液,也为高校大学毕业生提供创造新的就业创业机会。

  四是整合相关政策手段,提高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创业引领活动”,落实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帮扶等精准的创业服务。举办2020年“融通创新”主题日,更加鼓励大企业面向高校毕业生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开放场景应用、开放供应链市场。举办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为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创业项目和创业需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支持。

  通过实现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开辟更多渠道,也将更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


科技部: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5%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近日介绍,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9%;国际高被引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估显示,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十四位,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过去一年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在支撑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突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建设。通过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加强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攻关,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集成电路实现14纳米工艺产业化,5G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全面推进。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169个高新区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5.1万家。

  科技创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成效明显,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1.15万家企业,新增18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入推进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打通了科技、金融、产业和成果转化的通道。通过破除“四唯”倾向,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断完善,2019年全国技术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超过2019年度全社会研发支出总额。

  科技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中国与主要国家进一步加强创新合作对话,围绕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等深化研发合作。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4项行动。把港澳地区打造成科技开放合作的枢纽,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动澳门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对外连通的重要窗口和通道。

 

交通运输部:大力推动智慧、绿色交通发展

 

  在国新办举行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获悉,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交通运输部2020年将重点做好12个方面的工作。

  具体看,一是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二是重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三是全力筹备办好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四是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是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六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七是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重点改革;八是加快提升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九是大力推动智慧、绿色交通发展;十是努力开创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新局面;十一是牢牢守住交通运输安全发展底线;十二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据悉,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交通运输部下发2020年交通扶贫建设分省目标任务,已下达了2020年投资计划,以“三区三洲”为重点,优先安排项目、优先保障资金,加快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普通省道、农村公路、内河航道建设,加快完成剩余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