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系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为进一步激励系统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我们将陆续推出一批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先进事迹,讲好新时代战斗堡垒的故事,宣传新时代支部建设的经验,树立新时代基层党建的标杆,引导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永葆崇高追求、永葆奋斗激情、永葆为民情怀,延续百年荣光,创造未来之光。
科研沃土结硕果
中船九院第一建筑设计研究院公用党支部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建筑设计研究院公用党支部现有党员15名,职工45名,平均年龄33岁。职工中拥有硕士学位11人,研究员9人,高级工程师9人,承接项目遍布国内外,是一支高学历、充满激情的年轻设计队伍,2020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中船九院建筑一院公用党支部用党旗引领党员践行初心使命,在抗疫一线践行央企担当,在科研沃土上采撷青春硕果,以实际行动为中船九院全面建成具有显著特色的国内知名、世界一流的国际工程公司作出不懈努力。
最强大脑赋能数字化平台建设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公司“三+二”战略布局,建筑一院公用党支部聚焦公司智能工厂数字化平台研究,对智能水网、气网、电网建设等领域展开攻关。党员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技术上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到了数字化平台开发上,以最强大脑赋能数字化平台建设。
党支部充分发挥高学历党员在专业上的优势,团队拧成一股绳,密切配合、互相补台,形成强大合力,在船厂动力气体管网泄漏检测、船厂供水智能化、能源管控系统、电气能耗与照明系统监测分析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打造智能制造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智慧工厂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江南长兴、沪东中华、外高桥、渤海造船等重大设计生产任务中,采用数字化平台攻克技术难关,以过硬技术、出色业绩赢得业主口碑,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交出了靓丽成绩单。
最硬核力量扛起抗疫担当

“宁做百夫长,不做一书生”,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因不能亲赴战场杀敌而发出的感慨。而在“不是战场、危于战场”的抗疫战斗中,建筑一院公用党支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将使命担在肩膀上。
“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在接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医用口罩生产线相关车间改造设计任务后,支部党员不约而同第一时间到达项目现场,加班加点,夙兴夜寐,做到“四个带头”:带头联系厂家,带头考察现场,带头攻克难关,带头组织协调。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整优化设计,形成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以战时速度向目标任务迈进,在24小时内提交了完整设计方案,48小时内提交平面布局图和主要设备表,96小时内完成施工图设计。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在争分夺秒中,建筑一院公用党支部以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用智慧创造速度奇迹。
最严学习要求筑牢思想根基

党支部始终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放在首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学习热情转化为工作干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业绩。在突击完成阿尔及利亚奥兰船厂、舟山某码头等重大项目、重要项目上,党员冲在急难险重第一线,主动认领技术难题,处理突发问题,充分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
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入党誓言”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支部书记带头讲专题党课,组织党员学“四史”,结合工作谈心得体会,深入思想交流,注重活学活用,增强党员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党员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考问题、处理矛盾的水平。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年轻党员们热爱生活,也有各自的兴趣爱好,但技术攻关来不得半点马虎,设计工作是精细活,他们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党支部把“做好党建‘加法’,实现科研发展‘乘法’”作为党员的共同承诺,将青春的汗水洒在科研的土壤里,把入党的初心镌刻在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上,将党旗插在智能工厂数字化平台的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