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域包含无障碍辅助工具条打开按钮、关怀版打开按钮

无障碍 关怀版
【示范 堡垒】轻重在天问 动静皆风云——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十二室党支部

来源:发布日期:2023-05-11

字号:      

编者按:

        市经济信息化系统各级党组织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涌现出一批政治功能突出、班子坚强有力、先锋作用凸显、工作机制健全、群众满意认可的党支部。近期,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新命名了100个党支部为“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即日起,将连载发布部分优秀创新案例,带动系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打造系统党支部建设品牌,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助推上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轻重在天问 动静皆风云——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十二室党支部

微信图片_20230511143530.jpg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五〇九所)十二室党支部负责卫星布局结构系统和AIT系统专业技术研究,承担了我国80余颗卫星结构系统的研制任务,为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电子信息卫星、微波遥感卫星及深空探测器的成功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12月被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命名为上海市经济信息化系统“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挑战促发展 轻重在天问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标志性成就,“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举世瞩目。其中,十二室党支部承担了“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结构系统的研制。一方面,深知火星探测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探索的重要一步,党支部倍感责任重大;另一方面,面对地火之间长达7个月的长途飞行,火星环绕器的研制要求却是实现超轻设计目标。在这一重一轻之中,支部党员稳住心态、直面挑战,吹响了“轻重在天问”的号角,向技术难题发起了挑战。
        为了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顺利抵达火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重量约5000公斤,其中包含2500公斤的推进剂与1300公斤的着陆巡视器。根据任务要求,环绕器自身干重不能超过1200公斤。1200公斤中不仅包含结构和各种设备的重量,还要兼顾2.5米可展开驱动天线、太阳电池阵、高分率相机等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如何在重量有限的情况实现最优的承载和布局?支部带领结构团队先后开展了多轮结构构型论证,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心承力锥筒+内部贮箱下探+外部六面柱体”的深空探测结构构型,成功为环绕器减重30%。同时,为了彻底打消评审专家对复合材料端框首次应用的担心与忧虑,团队顶住压力、反复确认,通过精密的仿真计算,使方案最终获得了专家们的认可。大胆创新的同时确保万无一失,十二室党支部助力“天问一号”顺利遨游火星,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微信图片_20230511143534.jpg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结构系统研制任务中,党支部将转型提效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形势任务教育和竞争意识教育,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吃苦能奉献,敢创新敢承担”的科研队伍。
        师带徒、细规划,支部在坚持老带新、跨班组跨部门跨单位联合培养等优秀做法的基础上,对新人制定“私人定制”职业发展规划,确保“结构新兵”能够快速完成角色转变。勤交流、共学习,支部坚持开放文化,倡导“请进来,走出去”,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交流活动,与兄弟单位交流经验、汇总问题、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党组织平台作用。强审查、抓质量,支部持续加强专业审查制度,党员带头形成专家审查组,确保组内、专业内、部门内各型号研制研发质量,确保多型号、多任务期间设计质量不降反升。提能力、强队伍,通过长期不懈的专业技能提升,支部已经涌现出一批领域专家、仿真行家、业务能手,荣获多项上海市、集团公司及八院荣誉,为专业发展与后续人才梯队建设源源不断注入强大能量。
支部作引领 动静皆风云
        作为服务“一带一路”的“合作星”,由上海航天局五〇九所抓总研制的风云四号A星、B星分别于2016年和2021年成功发射。风云卫星平台超5吨重,太阳帆展开面积超过17平方米,是中国气象卫星中绝无仅有的“大块头”。然而,这个“大块头”在太空中既要“动得起来、动得结实”,承受火箭发射的振动环境与卫星所携带的近3吨推进剂,又要“静得下来、静得可靠”,实现适应极端温度变化,具备长期稳定的精度保持能力。卫星“动静皆宜”的需求对十二室党支部研制团队提出了巨大挑战。
        面对难题,支部第一时间成立党员责任团队,任命专项技术攻关带头人,打破专业界线和组织框架,多举措并行实现技术目标。一方面,通过构型优化、轻量化设计,创新采用新型平台结构方案,结构承载比达到国际气象卫星同等水平。同时,开展机热协同实现“超静超稳”结构设计,通过高导热低变形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此外,采用“多目标+多策略”方式实现“低响应”结构设计,整体响应下降85%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微信图片_20230511143537.jpg

        通过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任务锤炼和实践,支部形成了“党建主业深融合、塑魂赋能两手抓”的工作模式,坚持一手抓支部建设,突出党员的思想塑造,一手抓技术发展,突出党员的干事本领。思想引领上,牢牢把准奋斗“风向标”。持续将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目标固化为支部内在品质,促进党员从“认知”到“认同”,从“行动”到“带动”。多年来,支部依托气象卫星事业先后成功打造出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性能卫星平台团队、微振动抑制团队与热变形控制团队,先后获得授权专利及软著2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获得近20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及荣誉,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20余颗在轨和在研卫星,支撑20余项课题争取,不仅为我国气象卫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更为各类卫星型号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工作推动中,稳稳作好发展“助推器”。支部持续将组织建设与能力提升相结合,以“多单位、跨专业支部共建”为平台,先后与上海交大、商飞成立共建组,通过专业技术讲座、交流活动等形式,持续促进党员工作能力提升,打造技术思想两头“尖”、能力品质两面“硬”的人才队伍,多年来源源不断向卫星型号和管理部门输送优秀人才,形成了机械相关专业的有序传承和发展。同时,依靠“部门前辈+支部专家”双重把关制度,持续强化支部党员科学作风,用扎实的工作开展持续践行“技术牢靠、本领过硬”的支部特色文化理念,不断用型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经验启示】

1、强文化树品牌,明确导向,凝聚奋进力量;

2、建团队壮队伍,扎实作风,夯实组织基础;

3、常总结勤宣传,树立榜样,形成正向循环。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