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时代大势而上,重任千钧再出发
当下主攻方向已定,众力并,则万钧举。发挥统和联的优势,凝聚队伍、凝聚力量,是大口党委的职责,也是坚定不移的站位。敢于先行、敢打头阵,勇当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是“国家队”的使命,也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高度自觉。
近期,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与解放日报联合推出“党建引领促发展 改革创新建新功”主题宣传活动,从心怀“国之大者”的战略定位,深描“央企底色”,彰显“担当责任”,擘画“发展蓝图”。
11月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员工郑岚予回想起在家中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交流的场景,心中依旧激动不已。
“从小的时候,我的祖父辈们便教育我要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毕业后,我选择加入航天事业,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郑岚予说,“我将传承好父辈们甘做无名英雄的优良传统,发扬好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政治担当和意志品质,不辜负航天和上海市的关心关爱,争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去追寻新征程上的‘星辰大海’。”
1961年,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正式成立,奏响了航天人在黄浦江畔开拓的序曲。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上海航天人,不忘报国初心,使上海航天逐步成长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大总体院之一,成为中国防务装备和宇航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圆满完成23箭21星3船发射和多次飞行试验,长二丁一箭41星刷新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抓总研制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突破200发,风云三号降水星(G星)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天舟六号、神舟十六、神舟十七成功发射,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战30捷。
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当前,上海航天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2023年6月15日13时30分,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创造中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
为航天强国注入创新动力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多项成果亮相。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历经多年攻关,于2022年3月成功首飞,实现了液体动力与固体动力的融合创新、跨界合作,推动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迈上新的台阶。至今,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已经圆满完成4次飞行试验,将8颗卫星共15余吨有效载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火箭方案和性能得到充分验证,发射效率不断提高。
长征六号甲副总指挥李红兵说:“作为长征六号甲火箭研制团队的一员,我倍感骄傲、深受鼓舞。展望未来,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即将迎来高密度发射任务态势。型号团队将不忘初心、勇立潮头、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火箭的固有可靠性、任务适应性和经济性,为航天强国建设持续注入创新动力,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神舟载人飞船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等研制任务。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机械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原潇是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研制团队的一名青年工作者。“回首前程,在‘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引领下,我辈青年积极奋斗在空间站重大工程任务一线,在前辈们的鼓励引导下经受住了锻炼与考验。展望未来,我们还肩负着保障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这一重大而艰巨的使命。”原潇说。
20年来,通过12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我国已成功将20位航天员、32人次送入太空,任务成功率100%。上海航天牢记“载人航天、人命关天”,秉承“更严、更慎、更细、更实”的工作作风,成功交出一份份满意答卷。
风云四号卫星副总设计师陈晓杰是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研制团队的一员,他将自己参与的作品——风云四号卫星带到了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
“我深深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于科技工作者的信任和支持,对于科技创新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寄予的厚望。”陈晓杰说,经过两代四型20余颗星的发展,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已然走在世界前列。“我们这代航天人也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响应时代的号召、人民的需求,做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创新工作,建设国际领先的风云气象卫星智慧协同观测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新征程中勇攀高峰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六十七周年。在上海航天大院内,多了三位院士的塑像。
孙敬良院士是我国著名液体火箭发动机、运载火箭总体和卫星工程专家,他主持完成的火箭总体方案优化设计,使火箭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梁晋才院士是我国优秀的防空导弹专家,为我国舰空导弹系统和野战防空导弹系统作出了重要贡献,填补了两大技术空白;孟执中院士是我国优秀的卫星总体和控制技术专家、风云系列极轨气象卫星的开拓者之一,主持我国多颗风云一号和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研制,填补了我国气象卫星空白。
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亮相珠海航展
三位院士塑像落成后,上海航天职工自发前往瞻仰,为塑像献上花束,鞠躬致敬,缅怀院士,职工代表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弘扬前辈矢志报国、敢为人先的崇高精神,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在新征程中奋楫笃行、勇攀高峰。
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地书写未来。今年以来,上海航天人穿梭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砥砺前行,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让党旗在一线飘扬。
2023年2月,风云三号G星出征仪式上,风云三号G星总指挥李海生宣誓:“风云三号卫星再出发,风云三号降水测量卫星将开创低轨气象卫星新的天地。”
2023年4月16日,风云三号G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同时运行“上午、下午、晨昏、倾斜”四类近地轨道气象卫星,成为世界上气象卫星体系最完备的国家。成功发射喜悦的背后,是研制团队七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奋斗,是团队助力航天强国而不懈奋斗的成果。
五十余年来,气象卫星事业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上海航天研制团队将只争朝夕、驰而不息,为上海航天卫星领域发展贡献总体力量,为强国建设贡献航天智慧。
8月3日11时47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风云三号F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星箭均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这是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成为我国第二型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运载火箭。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一百次,也是上海航天首个系列火箭的第一百次。这是历史的突破、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起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孙刚在长四百发出征仪式上的话,让人倍感振奋。
为航天工程提供政治保证
今年8月,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21—2022年度全国政研会工作优秀单位、优秀个人的决定》,共有101个单位入选全国政研会工作优秀单位,上海航天榜上有名。
上海航天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科研生产任务、融入企业转型发展、融入航天强国建设,通过强化政治建设、强化调查研究、强化守正创新,以创新理论凝聚思想共识,以知行合一促进优势转化,以价值引领激发奋斗激情,擘画航天强国建设“同心圆”,构建高质量发展“智囊团”,打造主动担当作为“聚能环”,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持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最为广泛地调动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朝气锐气正气,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善作善成,为圆满完成以中国空间站建设、“天问”探火、“嫦娥”奔月、“羲和”逐日为代表的航天工程任务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思想支撑、文化滋养。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期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专程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深入现场,在实地实景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感悟党的光辉历史。大家边参观边思考,边聆听边感悟,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百年光辉历程。
此外,院党委委员分别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围绕《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逐字逐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波兰提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钥匙”,是我们坚定航天强国信念的“根基”,是我们发展航天事业的“指南”。
上海航天党委委员围绕相关著作、具体讲话的背景情况、核心关键词、核心思想要义、延伸要求等开展解读,大家一致认为,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进一步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力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上海航天党委委员一致表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学习他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把理论结合实际,深刻把握航天事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坚定不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奋力谱写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牢记航天强国使命 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 副院长 王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