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改革浪潮中,总有一群女性,以无畏的勇气、坚韧的毅力,在上海产业和信息化领域奋勇争先、乘风破浪,绽放出新时代女性风采,书写着新征程巾帼荣光。近日,在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表彰名单中,来自市经信系统的冯淑红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城市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雷达抗干扰班组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分公司第一加油站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们,领略来自市经信系统的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的风采。
一、全国三八红旗手
冯淑红,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长征四号乙/丙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冯淑红同志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航天强国为己任,长期从事于我国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和总体研制工作。
她是型号的“带头人”,作为型号总师,从方案论证、技术攻关,到总装测试、发射试验,她始终奋战在型号任务第一线,面对高强密度研制发射任务,带领团队聚焦风险、强化管控、集智攻关、大力协同,不断拓展任务适应性、优化测试流程,先后攻克运载火箭多星发射任务复杂构型的多项难题,并曾创造我国一箭41星多星发射记录,以“发发成功”打造当之无愧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也因此被评为“百年上海工业市民最喜爱的十个品牌”。
她是技术的“把关人”,作为可靠性技术带头人,她积极谋划领域发展未来,在运载火箭可靠性领域坚守耕耘二十余载,先后组织进行多项可靠性重大专项工作,荣获集团公司“十二五”星箭可靠性增长及产品化推进工程先进个人;持续组织开展针对各型号概率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力推进可靠性数字工作平台建设、以及运载领域产品化、型谱化工作进程。
她是巾帼的“领军人”,凭借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全面精深的业务能力,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带领团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打造出一支具有创新和竞争力的总体研制队伍,为后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先后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贡献奖、上海市科委优秀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城市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
该中心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企业智库核心团队,员工29人,硕博学历90%以上,博士3人,党员比例超过70%,女职工比例接近70%。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探索企业发展第二曲线的软科学创新为己任,争当新质技术预见者、政策趋势推演者、能源安全建言者,打造电力行业独树一帜的女性智库团队品牌,曾多次获省部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事迹被“学习强国”《劳动报》《国家电网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刊载。
秉坚韧之美,守正研究,勇毅担当。探路超导等新质生产力技术底座和城市大电网安全趋势,建言多次获国家、上海市领导批示。首创企业廉洁免疫系统理论,获中纪委刊载。承担国际战略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斩获全国管理创新二等奖、上海市管理创新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项,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
行灵动之美,引领低碳,巧辟新天。从0到1打造碳管理科学与工程特色学科、培育电碳协同优势专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上海市能源碳中和实验室,设计建成上海首个碳中和认证零碳园区,研究制定国际统一碳核查数据格式,为“双碳”战略国际接轨提供支持。对外积极发声,助力抢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及行业话语权,成功立项IEC、ITU、IEEE等国际标准及上海市地方标准。
容多元之美,共创价值,各尽精彩。主办企业知名文化品牌《知闲阁》,打造“各尽其美、成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内核,滋养团队价值创造。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经信系统先进基层党支部等省部级先进集体称号,培养出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党员、领军人才、智库先进等优秀个人,1人被国资委选送为世界经济论坛首批央企研究员。
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雷达抗干扰班组
该班组曾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是集团公司雷达关键技术攻关主力军,为装备能力提升贡献巾帼力量。
班组秉承“四博”文化精神,始终致力于提升产品在复杂环境下的探测能力。这项工作需要极强的耐心和严谨全面的系统分析能力。为了支撑多型产品的关键技术提升,班组落实师徒带教机制,培养博学多识的技术人才队伍:多名女性技术带头人从顶层设计要求入手,细化分解核心单机设计的指标要求,同时带教组内年轻设计师不断调整仿真程序,针对设计要求一遍遍优化细节,每次细微的参数调整都可能引起系统性能的明显变化。数百次的仿真验证和数月的实地试验后,系统的探测性能达到了最优,姑娘们的设计能力也随着迭代的过程不断提升。如今,为了提升产品研制速度,班组成员以博大精深的钻研精神,总结了多种典型的设计方案,实现了产品化,极大助力了产品研制速度的提升。此外,面对智能化产品研制需求,她们成立集团公司相控阵雷达创新团队,贯彻博采众长的发展理念,联合高校及所内博士团队承担多项创新课题研究,提出“十智能”与“智能十”两步走发展理念,推动所在单位智能博弈对抗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的新高度。
柔肩担重任,巾帼胜须眉。团队扎根航天科研一线,全面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她们的力量,是温柔与坚韧的共生体,是智慧与果敢的双向奔赴。她们搏击长空,以实际行动履行强军首责。
三、全国巾帼文明岗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分公司第一加油站
该站始建于1948年10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有加油站。2020年,响应上海市政府“一江一河”整体规划,该站以折扇造型、玻璃幕墙完美融入城市景观,完成从“最初”到“最美”的蜕变。该站共有员工8名,其中女性员工5名,是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巾帼服务团队。
坚持守正创新,传承红色基因。第一加油站红色底蕴深厚。在“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站长戚美娟的带领下,站内员工化身“宣讲员”“服务员”“引导员”,通过搜集历史档案、老照片等珍贵的红色影像,深度挖掘历史记忆,全力讲好“最初”故事。员工们积极提出创意,设计出专属印章、明信片、书签等系列文创产品,携手上海邮政推出“龙年纪念邮票”,携手MINICOOPER举办“走火入迷”等快闪活动,成为小红书达人、自媒体博主竞相晒照的“网红”。该站至今已接待并服务30万市民大众,为8000余名党员、青年提供红色文化主题教育。
融入人民城市,树立标杆典范。第一加油站76年来见证了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行业的不断进步、苏州河的绿色演变。进入新时代,该站积极融入人民城市建设。将加油枪“送上天”、基座“沉入地”,并引入具有科技感、现代感的悬挂式加油机。该站充分利用二楼露台景观,不断丰富服务业态,引进咖啡、烘焙等商业模式,成为“人·车·生活”驿站。
传递城市温度,践行为民情怀。第一加油站不仅为车辆加油,更为人民城市加油。作为“全国最美工会驿站”,该站在寸土寸金的外滩区域,利用便利店后门长廊打造“小快灵”驿站,提供热水热饭、充电上网、应急包扎等“7+X“服务,设置电子书柜等智能化设施,每年服务5000余人次。该站常态化开展迎春送福、包粽子、话团圆等“情满驿站•为爱加油”公益行动,帮助受伤的外卖小哥上药包扎,帮助来外滩游玩的外地游客找到走散的孩子,帮助被扎破车胎的女士深夜换胎,点点滴滴都让顾客不禁感叹“上海这座城市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