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业互联网”加速航天智造链上跃升

来源:发布日期:2025-07-30

字号: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主要承担防务装备总体结构、总装综测以及大型环境试验等研制生产任务。作为防务装备总装单位,处于防务装备研制供应链体系中下游,是产品集成、交付中心和服务保障分中心。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已在2025年正式认定为“工赋链主”企业。

 

01 全业务融合,打造航天企业级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基于分层和服务化的思想,融合航天工艺知识,对科研生产管理系统进行重构,打造“航天离散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新型一体化平台型数字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航天离散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涵盖七类47个微服务和一百多个业务场景,覆盖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核心业务领域,构建面向航天企业、军工行业及离散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离散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工厂建设。

640.png

640-1.png

02 连点成线,全面牵引高价值场景落地生效

“工赋链主”培育期内,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聚焦离散制造行业的业务特点,通过构建“平台+APP”的开发体系,以“搭积木”方式开发面向特定场景的APP,挖掘建设了三维机加工艺设计、工序级智能排产与调度、三维高精度测量、装备数字化培训等场景,综合测算应用环节效率提升超20%。

在超级场景开发落地方面,通过贯通“设计-制造-交付维保”的防务装备全价值链数据集成与赋能场景,打通跨单位数据集成链路,实现原材料采购、外包、外配套验收、生产、试验、总装测试、交付验收全过程数据的采集分析;通过“AI驱动的航天产品智能云检测”场景,覆盖在线培训、智能评判、远程协同、专家服务等领域应用,焊缝缺陷实现低于95.5%准确率全召回。

640-2.png

在一般场景开发落地方面,结合航天制造技术状态多变、研制批产共线下多扰动等特点,打造“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产品可制造性自动审查”“知识驱动的工艺自主决策”等多个场景,实现数据驱动的设计制造协同、计划调度、制造执行、生产管控、质量管理的全闭环。

640-3.png

03 新技术赋能,助推计划、执行、决策体系变革

在AI及大模型方面,针对缺陷人为判定效率低、数据传递不通畅的问题,融合焊缝缺陷机理、物性和成分分析,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及缺陷位置检测算法,开发基于AI的智能云检测平台,实现缺陷识别效率提升90%以上;通过面向产品装配生产和售后保障的生成式AI人机交互技术研究,解决总装专业知识积累薄弱与传承缺失、总装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效果不佳、售后维保业务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问答生成时间小于10秒。

在其他数字化技术开发方面,重点突破了面向多场景精准感知的工业物联、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制造车间透明化管控、基于数字主线的工业大数据价值创效以及基于5G+AR的检测装备元宇宙构建等共性技术,实现了数据驱动的执行与决策模式的变革。

04 服务延伸,提升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研制能力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通过模式复制、平台赋能、场景转化、生态共建等不同层级的输出服务,有效辐射了产业链上下游其它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柔性制造,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间数据传递周期缩短45%,关键零部件或子系统厂所协同效率提高35%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