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第16个“敬老月”系列活动启动之际,为进一步弘扬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激励和引导系统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即日起,刊发市经信系统离退休干部先进典型和老干部工作的经验做法,助力上海产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经信“银发力量”。
在国网华东分部老干部第二党支部,有一句温暖的话语常常被党员们提起:“有林野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作为支部书记,林野用真情投入、真心付出,为支部党员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家”。他不仅是支部工作的组织者,更是老党员们的贴心人,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平均年龄71.9岁的党支部,焕发了新的生机。在他的努力下,支部氛围和谐融洽,支部工作规范有序,获评上海市经信系统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

真招落实,让支部学习扎实有效
“支部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落到实处。”林野始终把这句话作为工作的准则。他深知,离退休党员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思想教育不能放松。为了让支部学习扎实有效,他认真梳理确定每次学习内容,确保学习计划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实际。
在支部学习中,林野创新形式,将“集中学习”与“进基层、看变化、促发展”相结合,通过形势任务报告、笔记分享、集中研学等多种方式,让老党员们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他还特别注重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学习活动,定期与支部成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确保老党员们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常说:“老党员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思想稳定,是支部工作的重要保障。”

真才凝聚,让支部成员发挥“银发”作用
林野深知,离退休党员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依然是推动电力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林野的推动下,支部成立了“讲师团”“智囊团”“调研团”,组织老党员们参与青年员工培训、科研项目评审以及一线工程调研,这些活动不仅让老党员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也为青年员工的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中,支部成员王根和获“福建改革开放40周年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称号,张启平担任“中电联首席专家”,周永兴担任“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张怀宇担任“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路担任“上海计量协会会长”,徐伟良担任“上海会计协会会长”……这些老党员在林野的支持下,继续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他们的事迹不仅激励了青年员工,也为支部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林野十分注重发挥老党员的个人才华,鼓励支部成员以“松柏凌霜志”的精神气象,为新时代离退休党建注入文化基因。王根和用《人生回忆》镌刻时代足迹,邵世伟以《微园吟草》续写诗韵,赵首先用七部诗集构筑“故乡的灯塔”。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在示范党支部的旗帜上,化作永不褪色的信仰坐标。
“林野书记是我们支部的‘主心骨’,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这个支部焕发了新的活力。”支部成员们这样评价林野。

真情守护:让每一位老党员都感受到温暖
“老党员们年纪大了,身体状况各异,我作为支部书记,必须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这是林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24年3月,支部成员老王被查出重病。林野得知后,多次前往医院,陪他聊天,和他分享支部的点点滴滴,鼓励他战胜病魔。在得知他的妻子因无人照料也住进了医院后,林野主动联系医院,帮忙安排护工,并多次前往探望。林野的细心安排,让老王在病床上放下了对妻子的牵挂,安心接受治疗。
“林书记不仅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们的亲人。”老王在康复后感慨地说。林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承诺,让每一位老党员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夕阳未晚,余晖如诗。在国网华东分部老干部第二党支部,林野用真情作笔、以真心为墨,为离退休党员们勾勒出一幅温暖而璀璨的晚霞图卷。那些银发苍苍的身影,在他眼中是蕴藏光热的火种,那些历经沧桑的面庞,在他心里是写满故事的华章。林野像技艺高超的琴师,将三十三位支部党员的心弦拨动出和谐共鸣,他用行动书写“不忘初心”的答卷,为党的事业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