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递】强化公共数据统筹管理,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来源:发布日期:2023-03-13

字号: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上海市经济信息化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代表委员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立足岗位谋发展,倾听民意察实情,深入调研探思路,汇聚思想,贡献智慧,寻求破题“最大公约数”,画出解题“最大同心圆”,满怀奋进新征程的自信和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  陈 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640.png

陈力认为

        公共数据作为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中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数字化体系转型的重要基础。从我国各地方针对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制度的探索实践看,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立法、整体开放质量水平、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不利于数字赋能经济发展。


陈力建议

        一是加强公共数据管理组织构建。建立公共数据运营组织架构,将整体运营目标及责任落实各具体部门,形成协同联动的合力,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各类型市场主体的参与,加强数据治理机构与数据来源单位协同发展。
        二是健全公共数据管理基础制度。研究制定统一公共数据标准体系,形成国家标准保基础、行业标准强支撑、团标企标促发展的治理框架。健全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和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分级分类体系、资产评估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机制。探索建立基于社会需求的开放数据质量评估模型,明确质量评估制度、开放披露制度以及应急预案制度。
        三是完善公共数据第三方授权运营。选择具有足够维护数据安全能力的社会第三方参与,特别是支持国有企业参与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与安全管理。强化授权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建立被授权运营主体后评价制度并将被授权运营主体纳入信用监管。
        四是创新公共数据管理模式。在融合应用方面,积极探索利用安全多方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深度融合应用。在产品服务模式方面,对公共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加工,形成一批标准化、可复制的算法、模型和服务产品。在运营管理方面,创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在设置免责条款、建立容错机制的同时,设定更严格的行政责任,并在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方案。
        五是优化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功能。完善公共数据平台的备案,制定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管理制度。立足社会公众需要,满足多样化的搜索功能。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安全保障水平,制定统一的安全保障管理制度。
        六是加强公共数据安全运营管理。制定公共数据目录,采取分级分类管理和差异化开放等策略。对不同数据坚持分类规划,制定相应的数据收集、应用计划、评估标准以及后期维护方案,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治理体系,针对重要数据、核心数据,要尽快明确判定、识别标准和管理存储规定,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进行风险监测和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