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2023年度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件大事

来源:发布日期:2024-01-22

字号:      

1、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11月份上海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0183.7亿元,增长18.5%,收入规模位列全国第五,增速在排名前五的省市中最快,较全国高4.6个百分点。领军企业方面,拼多多、携程、哔哩哔哩、米哈游等17家互联网企业入选2023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1-11月软信业营业收入11976.35亿元,增长18.6%,超额完成15%的增长目标。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6312.5亿元,增长2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5663.85亿元,增长11.3%。

微信图片_20240122134628.png

2、发布城市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工程实施方案

    为推进上海城市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区块链在实体经济、公共服务及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编制并印发了《上海市推进城市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1+1+1+X”总体架构,系统推进浦江数链工程,打造1个算力平台设施、1个公共基础服务平台、1个政务区块链应用系统,聚焦政务及公共服务、数据流通、航运物流、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建设X个标杆场景应用。组织数据集团、市大数据中心、国家区块链创新中心、蚂蚁、腾讯、万向等,共同推动区块链算力平台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并于11月中旬举行“浦江数链”上线发布会。推动市大数据中心、数据集团、数据交易所、亿通、中微半导体等部门机构,聚焦政务及公共服务、数据流通、跨境贸易、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推进标杆示范场景打造,目前已有10个场景上链运行。

微信图片_20240122134711.png

3、打造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把线上线下融合的在线新经济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编制《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拟围绕经营主体培育、载体空间建设、基础设施打造、应用场景开发、创新要素集聚、保障措施构筑等六方面内容,有力推动在线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上海信息消费活力能级,5月17日举办2023上海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为期一个月,以“元数之邀”为主题,包括开幕式,新趋势、新市场、新产品三大活动板块及N场社会参与活动,举办元宇宙、数字经济、AIGC等相关活动40场,带动信息消费增量约400亿元。

微信图片_20240122134753.png

4、全方位协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召开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交流会暨数字化诊断启动会,聚焦八大专项工程进行工作动员部署。开展规上制造企业数字化诊断,印发工作推进方案,制定统一诊断标准,搭建“工赋制诊”服务平台,发布首批29家诊断服务商,全面为企业“搭脉问诊”,全年完成线上诊断超2000家。遴选发布第二批15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围绕“一链一平台”和“一链多场景”,带动和赋能重点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聚焦集成电路、汽车、纺织等重点产业,依托链主平台企业启动建设长三角数字供应链。深化“平台+园区”融合创新,推动上海化工区等产业园区与平台战略合作,发布工业互联网进园区服务资源手册,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

微信图片_20240122134825.png

5、完善元宇宙新赛道健康发展的产业生态

    落实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开展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揭榜挂帅”,发布10个上海市2022年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建设成果。联合市文化旅游局、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组织开展2023年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揭榜挂帅”,已征集218个场景建设需求。组织SMG、上科大、叠境,共同研发手语大模型数字人平台,打造服务于听障人群的智能手语服务系统。会同市市场监管局、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等共同发布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增强现实应用服务平台等行业标准,打造蓬勃向上的元宇宙产业生态。

微信图片_20240122134857.png

6、多维度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

    上海电气数科“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2023年度国家级“双跨”平台。面向全市28家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应用水平评价,遴选本年度上海市十大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以评促建引导强化“平台+服务”生态能力。工赋智联公共服务平台和运营中心发布成立,打造云原生工业应用软件云市场,面向中小企业共性需求实现数字化赋能。发布2023年度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推荐目录,聚焦咨询、云网、工业数据、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培育52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举办2023“工赋上海”创新大会和国际工业互联网大会,全领域推动工业互联网部市合作,打响“工赋上海”品牌。

微信图片_20240122134930.png

7、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产业品牌

    积极落实产业相关政策,2022年共有241家企业享受了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所得税税额55.24亿元;增值税软件产品即征即退额57.04亿元。培育和引进并重,打造上海软件“名企”,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双百”企业名单,百强企业入围门槛近10亿元,年均增长9.9%;营业收入平均值为64.82亿元;百家企业入围门槛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43.13%,中位值为62.20%。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上海软件“名园”,上海有创建中国软件名园1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市级产业基地37家,围绕基础软件、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金融科技和在线新经济等重点领域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了圈层叠进,环状辐射,双环多点的产业布局。

微信图片_20240122135023.png

8、信创产业迈入快速发展期

    召开2023年上海市信创产业峰会,发布2022年信创产业图谱和优秀信创解决方案,授牌成立6家“上海市信创适配中心”。发布《2023年上海市优秀信创解决方案》,聚焦党政、金融、电信等重要行业领域,54项优秀信创解决方案入选。2023年上海市信创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发放“信创产品评估证书”756张,较去年增长687%。编制2023上海信创产业图谱,分8个大类46个子类,展示了本市143家信创企业651件优秀产品。

微信图片_20240122135151.png

9、推进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建设

    召开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大会,发布创新产品、示范场景、人才培育平台等系列成果。发布《2023年度上海市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攻关成果目录》,聚焦人工智能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等方向发布16项创新成果。全市233家单位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上海市获评“总体成效突出地区”、“分类分级成效突出地区”和“资源池建设成效突出地区”,宝信软件、智能云科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围绕风险信息报送、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工业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现场核查、风险评估、应急保障、咨询服务等七大方向,34家专业机构入选“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2023年网络和数据安全支撑单位”。

微信图片_20240122135223.png

10、构建开源开放合作生态

    加快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举办2023开源产业生态大会,启动上海开源产业生态服务平台,发布《数字公共产品洞察报告》,大会整体媒体传播量累计达到3500万人次以上,新华社报道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发布。举办2023全球开源技术峰会,Linux基金会亚太区开源社区服务中心签约落地。本市企业积极参与开源贡献,开源商业化企业数量59家,开源社区贡献者数量22.3万个,合作单位数2.03万家。

微信图片_2024012213525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