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2023年度上海重大装备产业发展十件大事

来源:发布日期:2024-01-30

字号:      

1. 国产C919大型客机正式商飞

    5月28日,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交付的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开启国产大飞机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标志着国产大飞机“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国产大飞机的“空中体验”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中国民航局局长宋志勇等领导出席首航仪式。

640-2.jpeg

640-3.jpeg

2.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交付及试航

    11月4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沪顺利命名交付,标志着上海代表我国成功集齐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上海市副市长陈杰,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温刚等出席仪式。12月23日至25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第一次运营试航,标志着我国邮轮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将加快推动我国邮轮经济全面复苏。

640-5.jpeg

640-6.jpeg

3. 上海与中国商飞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10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市委秘书长李政,副市长陈杰会见中国商飞董事长贺东风、总经理周新民一行。龚正,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中国商飞董事长贺东风、副总经理魏应彪出席签约仪式。陈杰与周新民代表双方签约,并共同为新成立的商飞时代(上海)航空有限公司、商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揭牌。上海市政府与中国商飞将围绕大飞机“立足上海、深耕上海”、大飞机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大飞机产业布局、创新载体建设、在沪供应商培育、产业金融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将上海建设成为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高地。

4. 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在沪成立

    12月29日,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沪举行,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市委秘书长李政,副市长陈杰等与参加成立大会的相关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举行座谈。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陈寅、中国船舶集团董事长温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万敏、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缪建民,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庄树新,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成立大会上,龚正、陈寅为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揭牌,股东方现场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引领邮轮运营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公司正式成立,进一步开展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运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加快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壮大。

5.《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

    为落实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推动上海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安全高效产业链,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10月19日,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交通委、市国防科工办、市国资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开展集群发展、产业链优化、基础再造等“六大行动”,重点实施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提升、大型邮轮创新、深海采矿海试等“八大工程”,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原创技术策源、深海极地突破和绿色智能引领的全球船舶海工产业高地,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6. 西安三角防务大飞机大部段项目在沪成功签约

    9月27日,西安三角防务大飞机大部段项目成功签约入驻上海大飞机产业园,项目预计新增投资10亿元。上海市政府副市长陈杰,西安三角防务董事长严建亚,时任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中国商飞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魏应彪,临港集团董事长袁国华等出席仪式。西安三角防务大飞机大部段项目作为民用航空高端总装制造标志性项目,是加快推动大飞机高端产业链落沪的重要举措,也是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国商飞、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建立联合招商工作专班机制取得的重要成果。

7. 重大装备成果亮相科技创新成果展

    上海积极落实国家制造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战略,60余项重大装备成果亮相科技创新成果展,涵盖航空装备、航天装备、船舶海工装备、能源装备四大领域,如国产大飞机、长江系列发动机、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雪龙极地考察船、核电高温气冷堆、核聚变装置等重大装备产品,全方位展示上海“空天陆海能”领域创新成果,加快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全力支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8. 上海航天创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纪录

    6月15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刷新了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可支持单星、多星并联、串联、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一共成功完成85次航天运输任务。

9. 上海企业为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贡献智慧和力量

    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顺利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建成并运行世界上第一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上海核电企业作为高温气冷堆产业化的重要参与方,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20余家单位勇闯创新“无人区”,参与示范工程的装备研制、建造调试和运行支持等重大建设任务,攻克多项世界性、行业性关键技术,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正式商运贡献了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10. 第十届国际核电运维大会在沪召开

    9月7日,第十届国际核电运维大会在沪成功召开,大会以“运维新动能 安全新高度 核电新发展”为主题,举办国内外核电运维经验总结与技术创新主论坛,以及核电厂智慧运维技术交流、电气设备维保与改造经验交流等4个专题分论坛,汇聚中核、中广核、国核、华能四大核电央企,秦山核电、大亚湾核电等14家业主单位,法国法马通、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等外企和国际机构,以及一批专精特新民营企业,超过600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核电运维服务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