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上海聚焦科技前沿和产业风口,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布局未来产业,加快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始终坚持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着力激发基层一线的创新创造活力。
2016年起,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总工会推出“智慧工匠”选树和“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今年进入到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一批知识领先、技能卓越、创造领航并且具有快速迭代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各自领域的创新引擎,涌现出丰硕成果,激发广大一线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创业者勇闯无人区、致胜新赛道,燃起新型工业化向新图强、向高攀登的强劲动力,开启智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与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推出《发力智能经济 对话智慧工匠》系列报道和融媒访谈,展现智慧工匠们的成长经历,创新活力和引领示范作用。
当数据与智能交汇的时代来临,上海数智融合“智慧工匠”、上海跬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李扬,凭借二十年的深厚技术积累,带领团队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行代码,实现从打造了中国第一个贡献到Apache基金会的顶级开源项目 Kylin,到引领企业级AI决策的Kyligence数据智能体,李扬以“可靠、安全、可控”为准则,在数智化浪潮中为中国技术刻下独特坐标。
李扬与代码为伴的岁月里,心流体验常至。心流,是全身心投入工作时,时间仿佛静止的美妙境界。于他而言,无论是敲击键盘编写代码,还是静谧思考技术难题,心流带来的快乐皆化作前行的动力。2016 年,怀揣着创业热忱的他踏入了一片荆棘密布的市场 —— 国际巨头林立,传统 BI 商业智能工具弊端尽显,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金融客户查询百亿级数据需耗费数小时,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痛点成为李扬前行的方向指引。
“我们的技术路线聚焦于多维数据空间检索及分析,并巧妙融合预计算技术,核心在于提前预判用户的查询需求,如同预制菜般预先准备好数百亿级别的海量数据,然而最初突破这一技术路径时,困难重重。” 李扬这般回忆道。
李扬与团队开启了 “硬核” 研发征程。历经无数日夜,他们成功研发百亿级数据分析引擎,由此,金融客户的分析效率得以提升 150 倍,数据加载速度更是实现了千倍的惊人跃升。他们的目标绝非简单替代国外技术,而是实现真正的跨越与跃升。在这背后,“拼” 字成为团队的生存底线。
为助力一家银行客户通过严苛的稳定性测试,团队开启 “7 X24 小时” 模式,轮班驻场调试,历经多次失败,在倒数第二天,凭借对所有可能性的全面排查、技术骨干的全力协作,终于攻克难关,惊险过关。
“这当中吃了很多苦,7X24 小时的测试,我们跑了很多次,但它很容易在第三天出错,然后客户说顶多再容忍到你下周,还有一周半,十天除以三我只能再试三次,当时我们把所有的可能性都罗列出来,技术骨干都去了,就是轮班倒,在倒数第二天成功,相当惊险的一次。” 李扬感慨道。
这场攻克技术难关的硬仗,成为企业金融市场的关键转折点,印证了李扬对技术极致的追求。“我们拿这个成功的案例和可靠的性能,效果百倍到千倍的性能提升,再去谈更多的金融客户,后面就相当就开始顺利起来。” 凭借着卓越的技术实力,他们开启金融市场的拓展之旅。
当 AI 技术在全球掀起狂潮,李扬凭借敏锐洞察,捕捉到 “知识建设” 与 “智能应用” 融合的绝佳机遇。他率先运用 “自然语言转指标查询” 技术,精准将业务人员日常口语化提问转化为数据查询指令。在服务某全球快餐巨头时,该系统将原本需 16 小时的人工报告撰写时间大幅压缩至 1 小时,深度归因分析更是从竞品促销、天气因素等多维度拆解经营波动根源,为万家门店实时精准决策建议。
“用户的语言五花八门,比如‘最近上海徐汇那边情况怎么样’,表述模糊。我们有一个独特技术,能将其精准翻译到指标查询体系,从时间、空间、产品、渠道等角度取数。若用传统基于大模型的思路,准确率仅 20%,而我们的设计可达 95% 以上。” 李扬介绍道。
本月初,李扬主导推出新产品 Kyligence DeepInsight,融合 DeepSeek 深度推理框架,实现从 “被动响应” 到 “主动洞察” 的质的飞跃。在金融、零售、医药等领域案例里,系统结合舆情数据,提前预判市场趋势,给出专家级策略建议。
在李扬眼中,这只是数据重塑商业逻辑漫长征途的一小步,未来仍需步履不停。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系统工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策划推出《发力智能经济 对话智慧工匠》系列融媒访谈。
4月23日下午1点-2点将对话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匠”、上海电信大数据和AI专家吴强,上海数智融合“智慧工匠”、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宽带终端全球研发负责人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