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CENTER
国常会:确定围绕保市场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举措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召开,确定围绕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举措。会议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落实财政金融纾困政策并行推进,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要推出新举措进一步做到门槛降下来、监管跟上去、服务更优化。一是确保年底前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市场主体可登记多个经营场所。二是围绕便利企业生产经营、扩大对外开放、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等,取消49项有重复审批情况的行政许可事项,将4项审批下放至省级部门,对其中需要修改法律的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法后施行。三是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有关部门取消和下放审批的同时,要担负好事中事后监管责任,依法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
统计局:2020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8.1%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022.9亿元,同比下降8.1%,降幅比1-6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38.1亿元,同比下降23.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090.6亿元,下降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586.8亿元,下降3.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83.4亿元,下降5.3%。1-7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953.8亿元,同比下降41.6%;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6258.5亿元,下降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2810.5亿元,下降3.3%。
1-7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2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29个行业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0.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72.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32.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7.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2.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6.2%,汽车制造业下降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4.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6%,纺织业下降3.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06万亿元,同比下降3.9%;发生营业成本46.49万亿元,下降3.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63%,同比降低0.26个百分点。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20.89万亿元,同比增长6.6%;负债合计68.50万亿元,增长6.5%;所有者权益合计52.39万亿元,增长6.7%;资产负债率为56.7%,同比持平。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5.59万亿元,同比增长14.0%;产成品存货4.48万亿元,增长7.4%。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44元,同比增加0.25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99元,同比增加0.19元。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0.0元,同比减少8.6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31.6万元,同比增加0.1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9.7天,同比增加2.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6.0天,同比增加8.4天。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95.1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比6月份加快8.1个百分点。
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达8766亿 同比增长16%
2020世界半导体大会近日拉开序幕。根据与会专家发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产业销售规模达3539亿元,同比增长16.1%,预计全年销售规模可达8766亿元,同比增长15.92%。集成电路产业的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均将保持较高增速。中国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带动了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增长,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介绍,上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2085亿美元,同比增长4.5%。
中国市场强劲带动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3539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上半年销售额为1490.6亿元,同比增长23.6%。制造行业上半年销售额为966亿元,同比增长17.8%;封测行业上半年销售额为1082.4亿元,同比增长5.9%。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表示,集成电路产业三个产业环节的比例更加优化。上半年,设计业占比42.12%,制造业占比27.30%,封测业占比30.58%。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7562亿元的产值规模,其中,设计业占比40.5%、制造业占比28.4%、封测业占比31.1%,各环节比例逐步从过去“大封测、小制造、小设计”,到现在的“大设计、中封测、中制造”的方向演进。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介绍,预计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有望达到8766亿元,同比增长15.92%。其中,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全年规模预计达3690亿元,同比增长20.5%;制造行业全年规模预计达2547亿元,同比增长18.5%;封测行业全年规模预计达2529亿元,同比增长7.6%。从2011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占全球的35%,是美国的近两倍,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当中的份额已经不可撼动。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表示,根据相关统计,上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2085亿美元,同比增长4.5%。而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15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在全球手机、PC、电视等应用均受到疫情影响情况下,由于中国比较早地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恢复比较快,中国半导体需求量稳步上升,带动了全球半导体的增长。
计算机领域引领增长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表示,根据赛迪顾问统计,从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应用结构来看,占比最高的还是网络通信领域,预计5G的大规模建设仍将推动2020年网络通信领域芯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同时,在计算机领域,随着疫情影响,远程办公、网络直播等应用普及,计算机领域对整个芯片市场带动效应非常大,预计2020年计算机领域芯片市场同比增速达14.2%。而此前一直寄予厚望的汽车领域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带动作用可能不尽如人意。
在集成电路领域,各国研发投入都非常大。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表示,与国外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企业总体而言研发投入不足,即便有些企业研发投入营收占比达到20%以上,但因为企业总体体量太小,仍无法完全实现正向循环,这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非常需要国家战略引导下的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解决集成电路研发资金的长期、稳定、持续高强度投入,这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成功的关键。目前国内各地以及很多投资人对芯片的投资热情很高,但也的确看到一些投资主体,目光比较短浅,注重追求短期回报,这对于产业其实是不利的。我们希望对产业的投资应该是持续长期高强度不追求短期利益的,能够与企业共成长、同甘苦。那些只追求短期利益的投资人,早晚会被市场抛弃掉。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将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企业为市场主体,引导产业优化布局;以示范企业为创新载体,以点带面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贯彻落实集成电路企业的创新政策,完善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创投、风投等基金,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例,支持企业创新。
强调开放合作
当前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笼罩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上空,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表示,开放和合作肯定是主流,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但是集成电路产业全球化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只有开放合作共赢,才能够实现产业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表示,仍然需要强调开放合作的理念,如果什么都自己做,就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了,封闭就会导致落后。产业发展的底线是考虑产业链的安全问题,但除了安全外,还要考虑生产和发展问题,最重要还是要加强与全球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强调要坚持开放合作,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开放式创新发展。工信部将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建设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界共同分享中国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鼓励集成电路企业扩大国际合作,更积极、深入地开展国际技术创新交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惩罚力度。目前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7500亿元,其中外资企业贡献了超过30%的规模。全球前20大半导体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中国不仅是全球主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还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自2000年至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本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增速数倍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规模已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超过50%。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华收入已经成为全球主要集成电路企业成长的重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