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CENTER
国常会:支持新业态新加快发展带动新型消费的措施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召开,确定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带动新型消费的措施,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等。
会议指出,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消费因疫情受到较大冲击,成为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基于网络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支撑了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要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更大释放内需,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动力。一要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创新无接触消费模式。推广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诊疗等服务。促进健身、旅游等线上线下融合。探索智慧超市等新零售。加强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二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物联网等优先覆盖核心商圈、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建设千兆城市,加快农村商贸流通数字化升级,推进智能快件箱等终端建设共享。安全有序推进消费数据商用。三要制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型消费的税收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措施降低移动支付费用成本。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强化灵活就业劳动保障,支持企业开展“共享用工”。四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相关证照办理。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健全用户权益保护、产品追溯等机制,依法打击侵权假冒、坑蒙拐骗、泄露隐私等行为,营造安心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五要更好发挥传统消费主体作用,增强新型消费带动力。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拓展。鼓励企业通过网络促销扩大影响,带动实地消费。
十四部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方案发布
发改委会近日同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铁路局、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国家铁路集团公司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发改经贸〔2020〕1315号,下称《实施方案》),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提高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优化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等十六条政策措施。这是2010年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的“升级版”,为今后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抓手,必将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一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引领带动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实施方案》以解决物流业和制造业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营造发展环境为导向,积极回应业界诉求,提出了一批行业期盼的政策措施。
一是《实施方案》提出要提高大宗商品物流领域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大宗商品领域是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上游环节,是制造业采购领域的核心,也是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大宗商品领域的两业融合水平相比其他领域的两业融合度较低、挖掘的潜力较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扩大面向大型厂矿、制造业基地的“点对点”直达货运列车开行范围。鼓励铁路、水路运输企业与制造业大客户签订量价互保协议,实现互惠共赢。依托具备条件的国家物流枢纽发展现代化大宗商品物流中心,促进大宗商品物流降本增效。这既是促进两业融合的重要政策,也是推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等重要政策落地的重要举措。
二是《实施方案》提出要提高生产物流领域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生产物流的运作方式。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智能化、高端化、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国物流业与上下游制造、商贸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加快优化供应链、延伸产业链、进而提升价值链。因此,《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制造业企业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提高生产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是《实施方案》提出要提高消费物流领域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水平。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消费物流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推动新一轮发展的新航向。因此,《实施方案》提出要提供高品质、差异化寄递服务,促进精益制造和定制化生产发展。稳步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动提高生鲜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水平。
四是《实施方案》围绕关系国际民生的重要物流领域提出两业融合发展要求。《实施方案》在绿色物流领域中明确提出逆向物流的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制造、商贸企业开展逆向物流试点,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逆向物流发展模式;《实施方案》在国际物流领域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航空、海运、中欧班列等国际干线物流通道以及物流枢纽、制造业园区统筹布局和协同联动,支持外向型制造企业发展。支持制造企业利用中欧班列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实施方案》还指出要研究制定健全应急物流体系的实施方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应急物流队伍,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确保主要制造产业链平稳运行。这些要求都紧紧围绕当前国家经济形势,从可持续发展、国际国内双循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视角提出了可行的方案,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五是《实施方案》围绕优化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提出新举措。《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亮点。例如,《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开发服务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资本设立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产业投资平台;在危化品物流、逆向物流及服务先进制造等专业化程度高的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企业,打造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品牌;选取若干企业开展物流成本统计核算试点,研究建立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依托主要行业协会建立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制定融合发展统计和评价体系,定期发布研究报告等。
2020年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
2020年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环比上涨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5%,环比上涨0.6%。1―8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7%。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19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5.8%,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6.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1.4%。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衣着价格下降1.3%,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4%,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9.8%,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8.4%,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0.5%;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6.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2.9%。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6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6%,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5%,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下降0.2%,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5%,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2.9%,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6%,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0.8%,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0.4%;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0.2%。
You are leaving this site and will be connected to a third-party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