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ACTION PLATFORM
主持人:上午好,听众朋友!这里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欢迎您收听 “政风行风热线”。今天走进我们“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室的嘉宾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周敏浩先生。周主任,您好!
周主任:您好!听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欢迎您到我们热线节目中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我市产业主管部门,去年围绕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方面也有许多好的做法,能不能具体谈一谈?
周主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本市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认真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改进政府部门作风、提高行政工作效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托起美丽上海的建设,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积极努力的工作方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提出要以更加坚决地态度,采取更加有力地措施,加大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力度。2007年,本市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截至到去年,本市关停“三高一低”(即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企业 4700多项,平均每年调整关停800项左右。特别是去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本市全年实施调整关停“三高一低”企业近900项,虽然减少产值近270亿元,但我们认为对本市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上海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为此,我们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的推进工作:
一是推进城市环境日趋改善。通过这些年调整,全市共计减少能源消费量超过700万吨标煤。据不完全统计可减少化学需氧量(COD)超过4000吨、氨氮400吨、二氧化硫5200吨、氮氧化物2500吨,促进了本市的节能减排,对上海整体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推进城市安全隐患点不断减少。2009年至2012年,本市对359家工业区外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了关停或向工业园区搬迁调整,共减少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量近180万吨,有力保障了城市的安全运行,特别是市民的安全。
三是推进产业布局结构不断优化。通过这些年的调整,本市外环线内工业区外已无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外环线内纺织印染企业调整也基本完成。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实现了行业的调整,比如铁合金行业和平板玻璃生产、皮革鞣制生产已全部退出,铅蓄电池行业完成了整行业调整,目前只保留1家符合环保、卫生等要求的企业。落后产能的逐步退出,为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腾出了空间。
四是推进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我委结合区域规划,对浦东张江、松江九亭、嘉定南翔,崇明生态岛等13个成片区域实施了专项调整,腾出的土地用于发展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区域生态建设等。
五是推进厂群矛盾的有效化解。“三高一低”的企业,往往引起周边居民的投诉,比如噪音、粉尘、污染问题,通过关停企业、淘汰落后设备,也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推进了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促进了企业与百姓的和谐相处。
主持人:谢谢周主任的介绍。这些年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我想关停这么多企业的难度一定也很大,肯定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配合、协调推进,请周主任介绍一下在工作推进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周主任:确实关停企业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企业的利益受到了影响,职工的利益受到了影响,当地政府的当前税收也受到了影响。随着上海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上涨,调整成本在不断提升,社会稳定的压力也很大,而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情况也不一样,调整对象涉及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等各种所有制形式,调整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调整关停企业要提前做好工作预案,统筹兼顾,处理好调整与发展、调整与安全、调整与稳定的关系。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淘汰关停劣势企业,促进上海产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我们注重在工作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上下功夫。
一是合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合力推进。2007年,上海成立了由市领导牵头的产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联席会议,负责指导推进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市经济信息化、发展改革、安监、财政、环保、统计、规划土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质监等13个委办局和17个区县政府,并且成立了市产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济信息化委),承担本市产业结构调整日常推进工作。各单位分工负责,形成合力,从工作体制机制上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引逼结合。在“引的方面”,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去年我们发布了《上海工业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规划》,明确重点调整行业和区域,并颁布了高于国家标准的本市产业结构调整淘汰类指导目录,指导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强财政支持。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补助办法》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整专项补助办法》,市区两级建立专项资金对调整企业职工分流安置等给予一定的补助。( 2007—2012年,在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产业结构调整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共24.7亿元)在“逼的方面”,一是对政策规定的高能耗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二是强化目标考核,与各区县、企业集团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将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纳入对区县的节能减排绩效考核。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任务仍然很艰巨,我们都知道,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今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请您介绍一下,市经信委在这方面又有些什么举措?
周主任: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严峻,本市工业增速也处于回落态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同时,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发展也不平衡,部分行业企业更为困难。对此,我们把服务企业作为重点工作,以市推进政策落实服务企业办公室和企业呼声直通车网站为有效平台,进一步加大了服务企业力度,推进惠企政策落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共同应对困难的经济形势。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走访调研,全年共组织召开了20多场企业座谈会,合计调研企业超过200个;同时通过网上呼声直通车平台共收集企业诉求事项160余项,其中,具体事项类68项,已经解决45项,还有23项正在推进;意见建议类40项,已经全部转交主管部门推动实施或留作参考;政策咨询类57项,已经全部答复。
二是加强对企服务,促进企业平稳有效运行。重点是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帮助重点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解决用能要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发展,为全市稳增长做出更大贡献。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协调本市企业与市场对接160多项,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企业参与市重大工程以及经适房、安居房建设的对接、企业参展如参加工博会、有关展销会等多个方面。
三是加强政策宣贯,推动企业用好用足政策。我们会同市推进办各成员单位收集了2009年以来国家和本市出台的惠企政策86条,涉及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科技政策、人才就业政策、中小企业政策、其他政策等6个大类。目前已经汇编成书并印发至各区县、集团和相关企业,并全部上网公开。先后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原产地签证政策等政策宣贯,推动各相关扶持政策落实。收集、研究了2012年以来国家和各省市出台的各项稳增长工作措施,并会同市发展改革、财政、商务部门,提出相关政策措施。
2013年市经济信息化委将进一步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定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提高产业和信息化发展质量效益,努力做到“四个聚焦”、“四个突破”:一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专项工程实施上取得突破;二是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在信息化应用上取得突破;三是聚焦服务企业,在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上取得突破;四是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政府率先示范应用上取得突破。我们将强化相关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主持人:时间过得非常快,又到节目结束的时候了。我们非常感谢周主任来我们热线节目与听众进行交流、沟通。
周主任:谢谢主持人给我一个与广大市民零距离交流的机会。了解市民想法,倾心听取意见,是改进我们工作的重要渠道。在此,对关心、支持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关心、理解、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广大听众朋友、企业和职工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