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平台

INTERACTION PLATFORM

栏目导航
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政风行风热线 市经济信息化委吴金城副主任上线对话

来源:市经信委发布日期:2017-11-12

字号: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上午好!这里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欢迎您收听“政风行风热线”。今天走进我们“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室的嘉宾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金城。吴主任,您好!
吴主任:您好!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您到我们热线节目中来。市经济信息化委作为上海推进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门,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能否请您具体谈一谈?
吴主任:近些年来,市经济信息化委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府服务改革,立足于建立一个持续改进和有效监督的制度。
一是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截至2017年10月底,先后取消和调整15项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行政审批数量减少到18项,主要集中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涉及人身健康、生命安全等领域。
二是推进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优化。贯彻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条例》相关内容,推动工业领域投资项目的分类监管。会同各相关部门或单位按照《上海市企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行政审批管理改革方案》的要求,加快制定具体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做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
三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2017年,我委对成品油零售、成品油批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设立、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企业设立等5项被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行政许可,分别采取了提高透明度和加强监管等监管措施,并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将这些举措推广到全市范围。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十九大的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实体经济,有不少新要求。那么上海将会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要求,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吴主任: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这次十九大报告将实体经济提升到了新高度,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这些新要求上海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上半年出台了“实体经济50条”,狠抓落实,收到了初步成效。今年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483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工业增加值6055.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占GDP比重28%;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可比增长7.9%;工业利润增长12.7%,是近七年最好水平。
下一步,上海还是要持续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全市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落实“实体经济50条”。
一是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未来五年,努力完成几个指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制造业保持合理比重和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
二是培育实体经济新动能。支持郊区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加强产业创新,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工业强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创新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布局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弯道超车,培育世界领先企业。
三是加大重大项目引进力度。持续推进在建重大项目,如中芯国际、华力二期、和辉光电项目等。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如青浦华为研发中心、松江海尔智谷项目、临港高端制造项目、徐汇ARM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联盟、奉贤东方美谷等。
四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上海要积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上海有基础、有优势,在智能制造、汽车制造、船舶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有深厚的产业积累(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每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目前,我委正在研究落实十九大“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要求,提出上海的发展目标。

 

主持人:目前,上海各个区,特别是郊区,都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各个区都将发展哪些制造业领域?会不会出现同质化竞争?
吴主任:市经信委正按照市领导要求,推动各区,特别是郊区明确产业定位,围绕全市制造业“十三五”规划落地,鼓励各区按照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产业变革规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现象。市级层面加强产业规划对接,区级层面推进项目落地,加强市区联动,合力巩固提升实体经济。
比如松江区:加快海尔项目落地,依托G60科创走廊,打造松江智能制造示范带;
青浦区:加快华为青浦项目、浦西软件园落地,依托地铁17号线,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走廊和创新集聚产业带;
奉贤区:顺应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奉贤东方美谷,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美丽健康特色产业集群;
金山区:优化提升新材料产业,推动金山工业区新型显示产业、二工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闵行区:培育提升军民融合产业;
宝山区:积极发展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硬件产业;
徐汇区: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浦东新区:打造浦东成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临港地区:打造全市智能制造承载区;
目前,正在推动黄埔区、杨浦区进一步明确特色产业。

 

主持人:目前,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还是存在,实体经济企业融资困难,上海有哪些有力举措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向虚”,提升产业投融资活跃度?
吴主任: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这次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我们在“实体经济50条”中也单独提出要强化金融要素支撑,其中很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争取通过金融与产业的结合,提升上海产业投融资活跃度,为实体经济做好服务。
一是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市经信委正在运作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一期规模10亿元,作为母基金。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支持本市重点领域发展。今年第一批子基金(四个方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传感器及物联网、新材料),自8月发布申报指南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共有25家机构申报。目前,正在开展入选机构的尽职调查工作。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开展第二批子基金申报,在此也欢迎市场上优秀的机构前来申报。
二是加强与不同主体的联动。在产业基金、投融资等方面,加强与各区、大型企业、开发区的合作,发挥联动作用。与各区政府合作,共同出资设立基金,以项目为载体,推动项目在区域落地;与大型企业合作,发挥企业的行业龙头作用,为产业链上下游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与开发区合作,把产业基金、投融资创新模式作为支持政策向招商引资前端延伸,推动开发区转型。
三是加强金融与全市重大项目的对接。根据重大技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项目目录,与金融机构共享全市产业项目三年滚动库,向各金融机构推荐基本具备贷款条件的重点优质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四是进一步聚焦中小企业发展。推广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先进制造业聚集地区探索建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科技金融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帮助中小制造业企业供应商融资。
五是积极推进绿色金融。2016年,我委与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十家银行签订《上海市“节能减排收益权”质押500亿绿色融资合作备忘录》,这是目前国内参与银行最多、资金规模最大的节能减排投融资新模式,十家银行承诺在“十三五”期间以“节能减排收益权”模式提供500亿人民币融资额度。我委积极组织银企对接,2016年对接成功绿色融资贷款项目115个,放贷额55亿元;今年1-6月,十家银行累计为199家企业发放绿色信贷130亿元,有力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

 

主持人:还有一个企业减负的问题。今年以来,在降低企业负担方面,政府部门尤其是市经信委,落实了哪些措施?有没有取得一些成效。
吴主任:从国家层面来看,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批制度性、管长远、见实效的降成本新措施,着力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多渠道降低企业融资、用能、人工、物流等生产要素成本,推动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下降,为完成全年降成本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本市层面来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降低企业负担工作。2016年,本市各项减负政策为企业减负约500亿元。今年,本市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减负力度,4月1日出台新一轮降低企业负担方案,落实国家减税政策、取消或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等六方面共15项降低企业成本政策举措,预计超过400亿元。如贯彻落实“营改增”、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等国家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约239亿元;降低社保缴费比例,预计全年新增减负约80亿元。
从我委层面来看,市经济信息化委作为企业的“娘家”,着力加强政策引导以及服务企业方面工作。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将降成本纳入到振兴实体经济的大局。今年6月8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按照“高度透明、高效服务,少审批、少收费,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创造”的总体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本减负,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降低要素成本,合理减轻税费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另一方面谋划构建面向全市各类企业、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上海市企业服务平台”。目前已制订相关标准和规范,完善了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并与工信部、12345服务热线、各区、各委办局及社会服务机构建立了工作衔接,预计今年底上线运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并做好新政策的预研储备,把降成本工作持续推向纵深。

 

问: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请问市经信委在产融合作、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有何举措?
吴主任: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高度重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根据近年来反映突出的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断创新政策,完善机制,推进金融体系加大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输血。
2016年,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决定开展产业与金融合作试点城市工作,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为目标,强化金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营造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浦东新区、嘉定区获批成为首批推进产融合作示范试点区。
2017年,央行上海总部、市经信委、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联合下发《上海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行动方案(2017-2019)》,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银行、保险、证券等不同部门特点,提升金融支持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作用。
目前,我委已经与国开行上海分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等不断深化银政企三方对接机制,通过定期交流的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促进政策协同,在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银企对接、创新产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引导产业与金融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听众提问)
问:想问一下,不少制造业企业在项目投资和建设过程中,经常面临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较长的问题,请问市经信委是否有相关应对措施?
吴主任:推进产业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加快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是国家“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对营造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良好环境,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稳定工业投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市发改委、市规土局、市环保局、市审改办等部门不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2016年,我们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针对利用现有生产基地改造的项目周期长、程序复杂的问题,会同市审改编制了《上海市企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行政审批管理改革方案》,2017年二季度,方案正式由市政府办公厅下发。根据方案内容,在规划、环保、安全不突破总量的前提下,简化部分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流程,精简压缩部分审批环节,争取将原有的技术改造约6个月至9个月的审批周期进一步压缩三分之一。同时,进一步加强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目前,市审改办正推动市各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审批环节操作细则,确保方案落到实处。我们希望通过提升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效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努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在本市生根落地、长久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

 

主持人:时间过得非常快,又到节目结束的时候了。我们非常感谢吴主任今天来我们热线节目与听众进行交流、沟通。
吴主任: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听众。今天来到这里,可以和听众朋友们沟通交流,了解大家的想法,听取意见,这是改进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此,我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所有关心、支持上海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广大市民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附件:01.jpg